2019餐桌上的科學
宣傳影片

預告片

2019餐桌上的科學系列,就像食神周星馳說的,好吃、新奇、又好玩,讓你三個願望一次滿足。 想要了解各種食材背後的故事,敬請鎖定12/17~12/19,科普一傳十「餐桌上的科學」系列。
節目 | 2019餐桌上的科學

吃米更要知米

2019-12-17 05:10
米是東亞主要的糧食作物,也對台灣農業生產的主力。台灣原本種植食用在來米,在日本統治時期因政治目的引入梗稻,並靠日本學者育種改良出蓬萊米一枝獨秀,而近年科學家也透過分子育種技術持續改良品種,讓米的產量和品質持續提升。
節目 | 2019餐桌上的科學

友善環境未來肉

2019-12-17 06:20
傳統肉品換肉率有極限,未來更面臨人口壓力與環境永續議題。古老的食蟲文化不僅換肉率高,更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優良來源。全素肉技術又如何改良製程,讓素肉擁有真肉的口感,增加大眾選擇植物性蛋白的意願?
節目 | 2019餐桌上的科學

就愛做實驗

2019-12-18 05:10
稉米、秈米、糯米有什麼差別?米飯咀嚼後又為何有甜味?發酵的過程中產生什麼化學變化?平常喝的飲料又能變出什麼新花樣?
節目 | 2019餐桌上的科學

發酵食品吃多少

2019-12-18 06:20
食物久放會酸化腐敗,善用其中作用的微生物,卻能幫我們製作出許多餐桌上的佳餚。科學家找出臭豆腐、紅麴、醋酸中的關鍵菌種,不僅使食品的製程變得乾淨與穩定,甚至能讓微生物協助生產保健食品和生物纖維。
大師面對面 Q&A

師大附中大師面對面

當天講者與現場學生互動QA,當日節目:就愛做實驗、發酵食品吃多少
節目 | 2019餐桌上的科學

飲料「癮」料

2019-12-19 05:10
現代人對咖啡因需求高漲,也造就了三大飲料作物和產業的蓬勃發展,台灣從清代就由洋行和茶商在台北建立起種植和產業基礎,不僅成為百年外銷精品,現在也化身為手搖飲料成為我們的文化。而來自非洲的咖啡和南美的可可,也在地理大發現和全球化的今天,成為不可或缺的飲料和點心。
節目 | 2019餐桌上的科學

吃飯靠天更靠土

2019-12-19 06:20
台灣因地形特殊擁有各種類型的土壤,也孕育出了各式各樣的農作物。百年來我們對土地的超限利用造成資源流失和污染等問題。面對迫在眉睫的永續農業議題,科學家透過土壤調查和衛星空照等方法,建農地土壤資料庫,不僅能呈現台灣農地的變遷史,更能為氣候變遷做好精準農業的因應。
宣傳影片

連線學校影片

《2019餐桌上的科學》連線學校集錦